【乌媒热议中国军用激光器的晶体】 7月26日,乌克兰独通社报道,中国承认已研制出可用于军用激光器的晶体,这种激光器能够击中轨道上的卫星。 这消息像一颗深水炸弹,瞬间在军事科技圈炸开了锅。激光武器早就不是科幻片里的道具,但能打卫星的玩意儿,还是让人后背一凉。想想看,几百公里外的目标被一束光瞬间蒸发,这画面比《星球大战》还刺激。 中国这回亮出的晶体技术,学名叫“氟代硼铍酸钾晶体”,简称KBBF。这玩意儿堪称激光武器的“心脏”,能把普通激光变成削铁如泥的“光剑”。美国《国防新闻》早些年就哀叹过,中国在这领域卡了全世界脖子——他们2009年就禁运了这种晶体。 卫星杀手可不是闹着玩的。现代战争拼的就是信息,GPS导航、导弹定位、战场通讯,哪样离得开卫星?五角大楼去年报告显示,中俄反卫星武器已让美国卫星编队如芒在背。现在激光技术再突破,相当于给太空战加了道“死亡射线”。 但别急着喊“狼来了”。激光打卫星听着威风,实际操作难如登天。大气层会散射能量,瞄准系统要精确到微弧度,还得算准卫星轨道。中科院专家私下透露,目前试验仅针对低轨卫星,距离实战部署起码还有五年窗口期。 国际社会反应很有意思。乌克兰媒体突然高调报道,背后恐怕不只是科技八卦。俄乌战场正上演无人机大战,谁掌握下一代定向能武器,谁就能改写游戏规则。欧美媒体集体沉默,倒是印度《防务评论》跳脚说“这技术必须共享”——典型的酸葡萄心理。 更值得玩味的是商业航天公司的焦虑。马斯克的星链卫星现在满天飞,要是哪天变成激光靶场,华尔街估计得连夜开听证会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去年就向FCC哭诉,称中国卫星曾“危险接近”星链,如今激光武器登场,商业太空竞赛顿时火药味十足。 技术突破从来都是双刃剑。1967年《外层空间条约》明令禁止太空武器化,但大国们谁不是边签条约边搞军备?中国这次公开承认技术突破,与其说是炫耀,不如说是警告——在太空这条新赛道上,没人能永远当领跑者。
评论列表